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演练动真格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 前言 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组织的双航母远洋对抗演习,原本在西方舆论中并不被看好,没想到,美英日三国紧接着在同一区域举办了四艘航母联合军演,试图在气势上压过中国。 三国甚至将演习地点选在了中国航母演练的位置附近,听起来声势浩大,但细看这四艘航母的真实状态,却让人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 美国主导下的这场联合演习,更像是一次临时拼凑的找场子。 双航母远航深海,中国演练动真格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辽宁舰和山东舰不仅一同出现在第二岛链以东的深海海域,还进行了模拟敌对条件下的打击...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

前言

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组织的双航母远洋对抗演习,原本在西方舆论中并不被看好,没想到,美英日三国紧接着在同一区域举办了四艘航母联合军演,试图在气势上压过中国。

三国甚至将演习地点选在了中国航母演练的位置附近,听起来声势浩大,但细看这四艘航母的真实状态,却让人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

美国主导下的这场联合演习,更像是一次临时拼凑的找场子。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演练动真格

双航母远航深海,中国演练动真格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辽宁舰和山东舰不仅一同出现在第二岛链以东的深海海域,还进行了模拟敌对条件下的打击与防御演练,涵盖舰载机起降、指挥调度、舰队协同等多个实战环节。

过去几年,西方媒体对中国航母能力一度抱有质疑,认为中国的航母缺乏实战经验,舰载机起降效率低,编队协同能力薄弱。然而,这次远洋演习以高强度、高节奏的作战模拟打破了这些固有偏见。更重要的是,这次演习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解放军海军近年来持续推进“深蓝战略”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活动从近岸走向远海,从展示走向对抗,已经形成常态化。

对于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依赖美国海军保持地区平衡的国家来说,中国航母编队走出第一岛链的现实,确实引发了明显的战略焦虑。尤其是在美国航母部署日益受限、全球兵力调度吃紧的背景下,中国海军展现出更强的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亚太局势的主导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演练动真格

与中国的体系化双航母演练相比,美英日三国的联合航母演习,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形式大于内容”的应急反应。

韩国《朝鲜日报》披露,从8月4日开始,美英日三国在西太平洋某海域展开大规模海上联合演习。参与演习的舰艇包括美国海军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俗称“闪电航母”),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加贺号”轻型航母。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四航母”级别的强势集结,仿佛要在亚太海域再现冷战时期的美军威慑态势。但细看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这四艘航母的真实战力远不如想象中强大。首先,美国的“华盛顿号”虽为核动力航母,但该舰长期存在维护问题。

自2017年起,该舰进行了长达六年的中期换堆大修,直到2023年才完成,但仍频繁发生技术故障。2025年初刚刚重返部署状态,但实际上仍处于“边修边用”的尴尬状态。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演练动真格

其次,“美利坚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航母,而是一艘两栖攻击舰,通过搭载F-35B短距起降战机来勉强具备一定的航母功能。这类舰船的作战能力与真正的航母存在显著差距,只能算作“半艘航母”。

再来看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这艘航母虽然设计先进,但实际部署中问题频出。本次演习虽然搭载了24架F-35B战机,但其中两架在途中出现技术故障被迫降落他国机场,暴露出舰载机体系的稳定性与后勤保障水平仍存隐患。而日本的“加贺号”虽然在美国帮助下完成了改装,具备起降F-35B能力,但目前舰上并未部署任何舰载战机,只能作为备用降落平台存在。

从实际战力衡量,这四艘航母中能完全发挥战斗作用的只有“华盛顿号”,而这艘航母本身也不稳定。“美利坚号”战力有限,“威尔士亲王号”存在机载故障,“加贺号”更是“空甲板”。因此这场演习说是“四航母打击群”,实际撑起来的不过“1.5艘航母”的实战水平。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演练动真格

演习选址耐人寻味,焦虑逐渐暴露

这场美英日联合演习最值得关注的,并不只是舰艇数量,而是演习的地点和时间选择。联合舰队特意选择在中国刚刚进行双航母演练的附近海域展开部署,时间也紧贴在中国演习之后。

这种安排背后的信号非常明确:美英日三国急于在中国展示海军能力之后“刷存在感”,试图通过联合演习重申对西太平洋地区的掌控力。

长期以来,美国依靠其全球部署能力维持海上优势,但近年来由于航母维护周期拉长、新舰延迟交付、海军预算压力加大,使得美军在亚太地区维持高强度部署的能力严重下滑。根据《海军时报》6月的报道,美国海军目前能同时维持部署的航母数量已降至3艘左右,远低于冷战时期的7艘水平。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演练动真格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得不见缝插针地借助多国联合演习来维稳盟友信心。尤其是考虑到“护身军刀-2025”联合演习正在澳大利亚北部进行,19个国家参演,英国和日本正好“带舰赴会”,这为美国临时组建“4航母阵容”提供了可能。

但这也说明,这场演习并非战略部署的产物,而是一次临时活动。

对于美国来说,太平洋一直是其战略重心之一。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在亚太地区建立了安全网络,并依靠航母打击群形成“全球部署、随时介入”的军事杠杆。然而,现在的现实是,美国海军不仅面临技术和资源的双重压力,还在盟友信心层面出现松动。

中国双航母编队的成功演练让周边国家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中国海军。

解放军双航母对抗让西方开眼,演练动真格

尤其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原本高度依赖美国保护伞的国家,开始意识到美国可能无法像过去那样稳定、迅速地进行军事响应。而美国为了重建信心,不得不以高成本组织联合演练,甚至不惜动用状态不佳的航母。

此外,美国海军的“航母迷信”也正在受到内部质疑。随着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不断发展反舰导弹技术和区域拒止战略,传统航母在远洋作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正被重新评估。而中国海军则在不断推动航母战斗群与海空一体化作战体系的融合,这种从“平台”向“体系”的转变,让西方原有的航母优势逐渐失去压倒性地位。



相关资讯